如何与员工谈心
来源:3377体育佚名 时间:2011-03-14 点击数:
如何与员工谈心
与员工谈心既是师生实施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,也是通过教化,加速员工社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。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、弘扬员工个性的今天,师生更需要沟通。通过沟通,求同存异,有利于增进师生互相理解,取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;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、凝聚力、向心力;有利于师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;有利于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。在公司广泛开展“十必谈”活动的同时,广泛与员工谈心可以体现辅导员和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基本功,为进一步作好员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那么,教师应如何与员工谈心呢?
一要善待员工,不“居高临下”。在以选择为标志的当今社会,在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中,师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,教师只是员工的引路人,导航者,与员工的谈心应是一种交心。因此,教师要通过谈心走进员工的心灵,教师必须去除自身的师道尊严,与员工换位思考,以为员工设身处地的着想来增强员工的亲和动机,弱化自我意识对外界教育影响的“过滤”功能,员工就会敞开心灵,如饥似渴地接受教师的教诲。教师也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,及时准确地采取适合于教育的良方秘诀。
二要动“真”,不“空洞说教”。员工是活生生的、情感丰富的人,与员工谈心必须动真情、讲真话。真情是无价的,也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,教师应用真情感染员工,一句温馨的话语,一眼关注的目光,往往能拨动员工的心弦,使员工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,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。空洞的说教只能促使员工反感。因此,教师应从员工生活小事去理解、关心员工,促使员工感情涌动,就会从内心勃发出强劲的驱动力,真心实意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教师期待,这样,教师的教育要求,员工不但易于接受、而且乐于行动。
三要有耐心,不“一锤定音”。老员工一般在心理上已经开始成熟,但是还没有完全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,他们有时候还是按自我意识去理解、认识客观世界,因此,与员工谈心时,不能一锤定音。三言两语的训斥,不可能使员工在态度上产生认同,更不能使员工在自我意识上达到“同化”。“一锤定音”相反会使员工萌生逆反心理,耐心地教育、和风细雨地开导,能激发员工的内在需要,促成其产生道德行为的动机,并能达到使其动机转化为行为的目的。
四要捕捉时机,不“急于求成”。捕捉与员工谈心的时机,既是教师的策略,也是教师的智慧。有自控能力的员工一旦犯错,常常会引起内心的自责,及时谈心点破,可能使其失去自信;性情孤独的员工一旦犯错,总希望他人谅解,教师的严肃批评,往往会伤害其自尊;性格倔强的员工一旦犯错,教师找其谈心,往往总是情绪偏激,不是强词夺理,就是避重求轻,反而会形成敌对心理。因此,与员工谈心,必须看其“火候”,不必操之过急,采取“冷处理”或积极的暗示,将更有利于员工的转化。
五要善于倾听,不“自以为是”。心情郁闷的员工,常常多愁善感、闷闷不乐。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小秘密,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,总想一吐为快。因此,教师找其谈心,应先静静地听其诉说,使他心情感觉舒畅。如果教师自以为是,说三道四,甚至捕风捉影,主观武断地横加训斥,则会无形中拉开师生之间的差距,教师应在静心倾听的基础上,然后加以综合分析,找出其心理问题的所在,再给其指点迷津,让其从郁闷的情绪中走出,摆脱烦恼。这样做,有利于员工健康心理的形成。
六要正面激励,不求全责备。员工是跟我们一样,在学习生活中犯错,这很正常,无可厚非,教师的谈心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去剪裁员工,统一规格只能塑造庸才。应尊重员工个性,并激励其张扬,通过与员工交流,让员工在“扬善救失”中积极面对,寻找对策,自觉加强自我调控。
七要以德感人,不“以势压人”。教师为人师表,重点体现于关爱员工,与员工实现心贴心的交流,教师理智地用自己切身成长的经历去感染员工,可以使员工在改正错误时充满自信,更能赢得员工的信赖和尊重,使员工产生听得进,记得住的神奇效果。相反,如果教师以势压人只能赢得员工的逆反心理,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。